广府民系的工艺美术,品类繁多,有的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三雕一彩一绣”是广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代表,即广州象牙雕刻、广州玉雕、广州木雕、广彩。广绣。广府工艺品还有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肇庆端砚、新会葵艺、东莞烟花以及肇庆草席、阳江风筝、佛山醒狮、朱义盛首饰、木版年画、金银铜锡箔、染色纸、狮头、彩扎灯色;以及各地在建筑装饰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砖雕等,其中以端砚、粤绣、雕刻、陶瓷最具特色。
广雕雕刻艺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按雕刻的质体分类,可分为广州榄雕、牙雕、玉雕、木雕、石雕、砖雕、骨雕等。广雕是指以广州为代表的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雕刻工艺及其制品。广雕中最负盛名的是广州牙雕、广州玉雕、广州木雕。清代以来,广州工匠根据西方客户的要求,选择各种名贵材料,精镂细刻,形成了新颖、生动逼真、精巧细腻的广雕艺术品,更成为朝廷贡品,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代表人物有陈祖章、翁昭、翁荣标、李定宁等。
广绣与潮州刺绣合称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广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成为朝廷贡品,到明代中期已扬名海外,18世纪风靡了英国皇家及上流社会,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有收藏,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广绣的优秀作品。广绣大致分为两大品类:" 一是盘金刺绣,二是丝绒刺绣。"盘金刺绣以金线为主,辅以彩纷刺绣,金碧辉煌,灿烂夺目,雍容华贵。丝绒刺绣开丝纤细,色彩缤纷,绣出的花鸟尤其精美。
广彩的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产生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所谓织金彩瓷,就是在各种白胎瓷器的釉上绘上金色花纹图案,仿佛锦缎上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广彩是运用中国织锦图案的手法,以色彩艳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著称,宛如无数金银彩丝织于白玉之上,显得是那么光彩夺目、富丽堂皇。作为外销瓷,广彩在清代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有“世界官窑”之称,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用瓷都是广彩瓷品。
广州外销扇受到18世纪至20世纪的欧洲贵妇欢迎,中世纪以来,扇子在欧洲被女性视为必不可少的服装点缀品,这些外销扇材质名贵、工艺奇巧、纹饰华美、色彩绚丽,广州工匠将“广式”工艺与西洋审美相融合,包括象牙镂雕、玳瑁拉丝浮雕、累丝烧蓝、鹅毛彩绘、宝石镶嵌、鎏金错银等各种令人赞叹的制作工艺,创作出了大量中西风格共融、专供外销的扇子。
潮汕地区是中国工艺美术10个重点产区之一,潮汕工艺美术品类丰富,其中最具盛名的是瓷艺、刺绣和木雕。潮汕地区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枫溪工艺陶瓷最为著名。潮州金漆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两大民间木雕体系。潮州金漆木用于建筑装饰、家具装饰、神器装饰以及案头摆设。近代以来,在潮绣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利用特种材料或吸收外来工艺手法,发展为珠绣、抽纱等新的绣种,在60年代,又发展了通锦绣的新品种。潮汕工艺美术品还有潮汕剪纸,潮汕嵌瓷、潮州锣鼓和麦秆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上乘的旅游购物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
金漆木雕是木雕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以木雕为基础,髹之以金,自明代开始逐渐形成定式。明初的木雕多为平面雕饰,至万历年间始向单层镂通发展。清代是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鼎盛时期,不少达官贵人对“金碧辉煌”情有独钟,于是,所营建的祠堂和豪宅,无不以金漆木雕装饰。现存的金漆木雕代表作最早的有开元寺的大殿龛桌和圆雕贴金千佛塔;较完整的建筑有晚清时期的潮汕“已略黄公祠”等。潮汕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为基本原料,加以生漆和金箔。雕刻形式有浮雕、立体雕和通雕等。